造車“二進宮” 美的再陷多元化怪圈?
欄目:家電新聞-質量監測 時間:2021-06-08 來源:2021年06月01日08:44 中國經濟網 作者:編輯
-
【劃重點】: 為提振投資者信心,美的近來真的很努力。對于意興闌珊的資本市場,這家家電巨頭接連打出了“回購牌”、“增持牌”以及“王炸”——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但目前來看,收效甚微。 截止5月28日,美的集團收盤價82.
【家電資訊-家電新聞 - 質量監測,作者:編輯】為提振投資者信心,美的近來真的很努力。對于意興闌珊的資本市場,這家家電巨頭接連打出了“回購牌”、“增持牌”以及“王炸”——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但目前來看,收效甚微。
截止5月28日,美的集團收盤價82.53元/股,距今年2月的最高點108元每股下跌超23%,市值蒸發超過1700億元。
究竟是什么阻擋了美的的“護盤大計”?
美的股價被提前透支?
在今年2月10日抵達108元每股的歷史新高后,美的集團的股價開始“跌跌不休”。
為了重振股價,美的集團接連推出大手筆的回購計劃。其中,在2月23日,美的集團宣布了今年的第一輪回購計劃,擬使用自有資金回購不超過1億股且不低于5000萬股公司股份,預計回購金額不超過140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140元/股。
該回購計劃在當時被稱為“A股史上最大回購案”(注:這一記錄后被格力電器打破),引發市場強烈關注,美的集團的股吧里更是熱鬧非凡,“重大利好”、“明天漲?!?、“上120(元/股)”這樣的字眼層出不窮。
可惜,事與愿違。根據今年4月3日的公告,美的集團最終只耗費86.64億元就完成了這輪回購,遠不及方案中的金額上限。其中,最高成交價為95.68元/股,最低成交價為80.29元/股。這番“雷聲大雨點小”的操作未能打動市場,回購完成后,美的集團股價繼續滑坡。
今年5月10日,美的集團又宣布了擬回購金額不超過50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100元/股的第二輪回購計劃。同日,美的集團的控股股東——美的控股宣布在未來12個月內,擬以不低于8億元增持公司股份。
此后,美的集團創始人、美的控股一致行動人何享健更是親自“下場”增持公司股票。今年5月20日,何享健宣布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擬增持股份金額不低于8億元。
但是,巨額的回購以及控股股東的“站臺”,并未能為美的集團賣來市場的“歡心”。
從資本市場和家電業的視角來看,自去年以來,家電上游大宗原材料價格的持續大幅上漲,是美的等家電企業近期股價波動的主要原因。
尤其是在今年春節之后,銅、鋁等材料的價格屢創新高,導致家電企業成本壓力急劇上升,紛紛發布產品漲價通知。以銅為例,據央視財經報道,從去年3月到今年5月,國內銅價從每噸35000元左右一路飆升到每噸75000元,達到了近15年來的高點,銅加工企業不得不減產應對。
今年以來,國內諸家券商的行業研報都將原材料價格上漲列為家電上市企業的首要風險因素。
5月26日,美的集團在深交所互動易上回應股民提問時承認,“原材料的(價格)上升確實對產品成本產生一定影響”。美的集團表示會采取調整產品結構、對相關原材料進行套保操作、提升生產效率等措施應對此事。
對于美的股價不振,知名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另有一番見解。他對新浪財經分析道,“美的是一只績優股,為什么在連續回購和增持之下,股價依然大幅度下跌?這是很多人不理解的。我的思考是:過去兩年,美的集團股價連續上攻,沖勁非常大,有點像一輛剎不住的車,沖過了終點線還在往前跑,嚴重透支了未來一段時間的上攻動能。
換言之,美的集團雖然成長性、企業機制、多元化布局、企業文化、管理人團隊等綜合競爭力要素,確實優于格力電器,但尚未優秀到市值超越格力3000億之多(注:格力當前市值)的程度?!?
他認為,美的股價要想持續上攻,就必須為企業注入更多新的動能,比如在新產業布局方面實現重大突破,在智能家居布局上見到效果,在國際市場上獲得較大進展,在工業互聯網布局有實質性收益,在品牌高端化上效果明顯等等。
“但是,到目前為止,這些假設都還沒有發生,什么時候發生也不知道。因此,美的集團市值摸到7000億元之后馬上掉頭向下,也就不難理解了。我認為,美的集團的合理市值應該是5000億元,高出格力電器1000-1500億元”。劉步塵說。
新能源汽車是不是出路?
美的的“護盤”動作并非全無效果。
今年5月14日,美的集團股價再度探底,最低跌至73.6元每股。兩個交易日后,美的集團宣布全面進入新能源車領域。美的威靈汽車部件的電機驅動、熱管理和輔助/自動駕駛三大產品線正式投產,并正式發布5款汽車零部件產品:驅動電機、電子水泵、電子油泵、電動壓縮機和EPS電機。
這一消息終于使得美的股價在當時有了小幅回升。
家電業資深觀察人士張彥斌對新浪財經表示,美的是進入的汽車產業鏈的一個環節,并不是主業轉型汽車行業。所涉及的驅動電機、熱管理和輔助/自動駕駛三大產品線都與家電有所關聯。對此,他認為前景可期。
不過,13年前,美的集團在汽車領域就有過一次失敗的嘗試。
在早年家電行業的首輪“造車潮”中,美的曾是“淘金者”之一。這輪熱潮始于1997年11月,當時的空調巨頭春蘭集團以7.2億元接手東風汽車公司。隨著家電市場競爭白熱化、利潤攤薄, “造車潮”在2003年左右達到頂峰,美的、奧克斯、波導、夏新、新飛、格林柯爾等都曾通過并購方式進軍汽車業,謀求新的產業增長點。
2003年至2004年,美的先是與和昆明方面簽訂了“云南美的汽車項目”,成立了云南美的汽車產業控股有限公司整合昆明地區的三家汽車生產企業,繼而又收購了湖南三湘客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三湘客車”)。2005年至2006年,美的客車昆明和長沙生產基地建成投產。
根據當年的公開報道,美的在上述兩地項目的計劃投資金額達35億元,“力爭在3-5年內進入中國客車行業前列”,將汽車項目培育成公司新的支柱產業。資料圖:2007年美地客車長沙工業園展示的“龍王”豪華美的客車
但沒過幾年,雄心勃勃的美的就遭遇了“滑鐵盧”。因經營不善,美的客車基地于2008年年底全面停產。此后,云南美的旅行車有限公司被云南航天工業總公司100%回購,重新更名為“云南航天神州汽車有限公司”;三湘客車于2009年以6000萬的總代價被比亞迪收購。
美的的黯淡退場不是個案,包括春蘭在內,前述提到的眾多家電企業的造車計劃都以失敗告終。
如今美的再次“染指”汽車業,其背景與當年也有些相似——家電業遭遇天花板,對于資本而言,家電業的想象空間急劇縮小,家電巨頭將目光投向了新的風口。
“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的迅速興起,很多非汽車企業也認為,進來分一杯羹的機會到了?!眲⒉綁m對新浪財經表示。
董明珠或許就是這樣想的。她個人投資10億元的銀隆新能源汽車不僅沒有交出一份滿意的業績答卷,反而陷入了巨額虧損和債務泥沼,原董事長魏銀倉因侵占公司利益潛逃出境。
同樣對新能源汽車躍躍欲試的還有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今年4月27日,黃宏生控制的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簡稱“開沃汽車”)發布“創維汽車”品牌。黃宏生宣稱要投資300億元,實現創維汽車進入全球十強的目標,在資本市場實現3000億市值。
盡管黃宏生畫了一張大餅,但創維集團卻連忙澄清稱,創維只是轉讓品牌給開沃汽車,創維集團并不參與造車。而創維汽車獲得業內評價是“缺乏核心技術賣點”。
在當前“萬物皆可造車”的背景下,家電企業重返汽車產業,是大勢所趨?還是又一次盲目的多元化?
“在美的管理層看來,家電產業發展到今天,已經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增量越來越小,甚至已經沒有增量空間了,企業要想持續實現營收增長,就必須向家電之外的領域延伸。進入汽車領域,正是這一背景下的決策”。劉步塵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美的集團多元化業務以及科技轉型的重要一環,該公司近年來著力打造的機器人產業表現難言樂觀。
自2017年美的斥資300億元收購的工業機器人廠商德國庫卡(KUKA)后,庫卡營收就逐年下降,股價幾近折半。財報顯示,2020年美的集團機器人業務營收215.89億元,同比大幅下滑14.3%。同時,因收購庫卡而形成的龐大商譽還懸在美的頭頂——于2020年12月31日,美的因收購庫卡產生的商譽仍高達228.36億元。
竭力撕去家電標簽的美的,在科技轉型的道路上面臨諸多考驗。未來,庫卡和威靈能否成為長期支撐美的股價的基本面?答案仍不明朗。(來源:新浪財經)
免責聲明: 家電資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有部分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本站所轉載圖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業性質,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不承擔任何侵權責任。聯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本網認為,一切網民在進入家電資訊網站主頁及各層頁面時已經仔細看過本條款并完全同意。敬請諒解。
-
- 推薦新聞
- · 維修費用高維修點難找 小家電“生病”難醫
- · 兒童新消費要時尚更要安全 兒童家電盯緊家庭細分需求
- · 美的集團回購難掩增收難題
- · 造車“二進宮” 美的再陷多元化怪圈?
- · 中消協測評:奧克斯、科龍空調樣機自清潔細菌表現較差
- · 中消協發布15款空調“測評”:舒適性指標較好
- · 海信卷曲屏激光電視年內上市 采用高性能卷曲屏幕
- · 中消協開展健康類空調產品比較試驗:吹風感差別明顯
- · 格力電器再拋百億級回購 上半年已完成120億元回購
- · 昔日“白馬股”跌跌不休 空調雙巨頭爭當A股回購王
C2M定制爆款直降千元,京東618京品家電日讓你省心又省錢
張繼科“同款”智慧浴室怎么裝?找三翼鳥,3天就搞定
海爾衣聯網亮相2021中國紡織工業互聯網論壇,賦能產業數字化轉型
基于場景下的新升級!海爾衣聯網AWE定義“新陽臺”